金融教学与研究
主办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006-3544
国内刊号:13-1194/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031 人次
 
    本刊论文
金融规划沿革与金融效率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以1978~2010年金融规模扩张和经济推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推动效率的研究,分析金融规划金融效率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五年规划及2008年独立增设的金融业发展与改革规划对金融体系在规模扩张和经济推动效率提高上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经济起步的中国,金融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在提高金融体系推动经济效率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规划;金融效率;资本转化
  一、引言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下简称金融规划),是经国务院审批的国家专项规划,是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及科学发展观目标编制的金融中期发展改革规划。该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编制,对完善金融体制机制、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金融界限不断拓展,金融的功能与作用早已超越其发展初期的定义范围。其金融货币化功能、风险管理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在金融创新下不断发展并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而金融的脆弱性及金融危机的破坏性使金融规划的制订极具急迫性和必要性,亦对相应的制度安排、政策制定与规划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金融效率研究
  金融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的四个环节包括:财富虚拟化进程、金融规模扩张、金融资本化进程及资本转化产出。如图1所示,财富虚拟化进程是国民财富进入金融系统的过程,是一国居民在金融体系中实现财富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固化财富从消费末端实现再流通的过程。财富的分配致使财富分散化和固化。由于分配使财富分散到各劳动个体上,使财富的利用率较低;同时财富的固化也使财富被进一步转化形成固定资产、长期负债等低流动率资产,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而金融虚拟化进程能将分散化的财富重新实现积聚,通过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实现固化财富的再流通,为资本化提供条件。
  金融规模扩张是考虑在国民财富向金融体系转移过程后金融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张过程。其扩张速度及产业规模占比是体现金融体系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检验金融系统活跃性的因素之一。
  金融资本化进程是金融资产向实体经济提供资本支持的过程。金融资产的形成是固化财富的虚拟化的结果,但金融资产的运用却是多样的,即可在金融体系内部实现自我增值或风险转移。只有向实体经济投放的金融资产才能实现资本化。股票和债券等证券的发行是典型的固化财富虚拟化与金融资本化的统一,而银行存款的形成仅仅是实现财富虚拟化的过程,银行贷款才是实现金融资本化的进程。
  资本转化产出是金融资本化后所实现的财富支持对实体经济的推动效率,实际上是实体经济使用资本化资金的效率,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资本转化率是体现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
  本文样本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年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公报及国泰安数据库,以1978~2010年中国33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为初始样本。
  (二)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根据金融推动实体经济路径,本文建立以下的模型
  FINt=a+βWt+γFPt(1)
  CAPt=δ+εFINt+θFP(2)
  Yt=μ+pCAPt+σFPt(3)
  其中W代表国民财富;FIN代表金融资产总量,CAP是金融资本化总量,Y代表国民生产总值,FP代表金融规划的调整与完善程度,t代表时间。
  对于金融资本化总量CAP,本文使用广义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衡量。广义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债券发行额、股票融资额、银行贷款额以及其他信托担保资金等,目的在于衡量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带来的实际资金支持。
  由于FIN是CAP的自变量,CAP是Y的自变量,依次将(1)式代入(2)式,再将(2)代入(3)式得(4)式,即
  Yt=μ+p(δ+ε(a+βWt+γEPt)+θFPt+σFPt(4)
  合并得
  Yt=(μ+pδ+pεa)+pεβWt+(pεγ+pθ+σ)FPt(5)
  化简得
  Yt=τ+φWt+ωFPt(6)
  由于变量都属于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存在单位根,简单回归可能导致伪回归的出现。为消除单位根,本文使用差分法使各变量趋于平稳,得到以下修正模型
  ΔdFINt=a+βΔddWt+γFPt(7)
  ΔdCAPt=δ+εΔdFINt+θFPt(8)
  ΔdYt=μ+ΔdCAPt+σFPt(9)
  同理,通过(7)式、(8)式、(9)式的迭代得到(10)式得
  ΔdYt=τ+φΔdWt+ωFPt(10)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本文利用中国的历年度数据对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分别对(7)式、(8)式、(9)式和(10)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7)式、(10)式中国民财富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间为1978~2003年;而(8)式、(9)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时间为1978~2011年。为消除回归可能出现的异方差,回归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权重为各式首个变量的标准差。
  (7)、(8)、(9)、(10)式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报告了样本的回归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7)式中ΔdWt的系数在回归中显著为正,且大于1,表明国民财富的增长能有效带动金融资产形成,同时金融资产增长速度比整体国民财富积累速度更快。(8)式中ΔdFINt的系数亦显著为正,但系数小于1,表明金融资产的增加能推动资本化进程,但其增速慢于金融系统规模的扩张。(9)式中ΔdCAPt的系数显著为负,但数值较小只有0.19,表明金融资本化增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承不断减少的作用。由于回归数据经二阶差分处理,ΔdCAPt和ΔdYt均指加速率,所以并非表明金融资本化与经济增长成负相关,而是指随着金融资本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促进效用不断削弱。(10)式回归是整体测量国民财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系数亦为显著正相关,但整体促进效率较低,只有0.32。
  (7)、(8)式所表示的国民财富虚拟化进程及金融资本化进程中,金融规划的完善程度对这两个环节的影响在回归中未能体现。由于FPt在(7)、(8)式回归中并不显著,所以回归无法反映出金融规划的逐步推进对财富虚拟化和资本化进程有何影响。但在(9)、(10)式中,FPt均为显著正相关,表明金融规划的逐步完善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上的作用是明显的。同时,这表明金融规划整体上在实现财富积累增长上亦得到了有效支持(如图2所示)。
  五、结论及展望
  金融规划的目的在于提高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但究竟是以完全市场化、完全放开金融限制、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还是以政府制定框架、以金融规划指引金融体系发展,这一问题是众多专家学者的讨论关注点。但从历史的角度看,金融规划的推出与制订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曾庆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3(11).
  [2]韩云虹.基于金融规划的中国国民总储蓄变动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9(05).
  [3]张献和.金融先导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6(0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金融教学与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金融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